【资料图】
来源:健康桥头
NEWS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医生,医生,救命啊!”7月22日晚间,家属的呼救声传入急诊室,急诊外科值班医生单偲豪接诊后发现患者呼吸已经停止,迅速将患者抬入抢救室。据家属描述,患者于十分钟前被发现电击伤,失去意识。急诊内科值班医生吴东艺和值班护士陈丽艳迅速到位,查体发现患者双侧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未闻及心音,立即予以心肺复苏。
球囊辅助呼吸、胸外按压、开放静脉通道、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等一系列动作在2分钟内完成。“1001、1002、1003……”患者因创伤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情况非常危急,心肺复苏一刻没有停歇,抢救争分夺秒地进行着。“病人无心跳呼吸,继续给予胸外按压!”持续按压施力下,汗水在医生白大褂上氤出道道痕迹。心电监护屏幕上的数字和折线,牢牢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终于,经过急诊医护人员几番轮流按压、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约20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测得脉搏:89次/分,呼吸:11次/分,血压:110/82mmHg,血氧饱和度:96%,病人恢复了窦性心律,但仍神志不清,随后转入温州市中心医院ICU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48小时的一系列脑复苏、改善内环境等高级监护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志转清,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当大家提起此事,参与抢救的吴东艺医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只是把‘白金10分钟’的急救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而已,当然同事们的默契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有机会收获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效果”。
这位电击伤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只是我院急诊科众多抢救案例中的缩影。每一次成功抢救都依托于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的日常培训、反复练习、定期考核,还有急救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抢救工作流程的无缝衔接,才能使每一次的抢救工作不留遗憾。指针滴滴答答走过,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只是生活中稀疏平常的日日夜夜,可是在急诊,死亡的阴影与生的希望每时每刻在这里交织。每一次成功的抢救,一个个陌生的名字背后,是对生命的呵护、乃至家庭悲剧的阻止。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