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后损耗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docx
发布日期: 2023-09-08 11:45:26 来源: 个人图书馆-昆仑山石


(资料图片)

一、国际粮食产后损耗状况粮食产后损耗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发达国家损耗率低,而发展中国家粮食损耗普遍严重。由于冷藏设施不足,世界上大约25%的食物没能进入消费者手中,而是被产后各环节损耗(Dupont,2010)。发达国家的粮食储藏以现代化冷库或气调库为主,进行低温、干燥、防虫、防霉、防鼠储藏,政府、农户或农民合作社针对储粮的用途、储藏期长短进行储粮协作,粮食储藏损耗率一般不超过1%,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储藏损失不超过5%的指标。如韩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造稻米加工中心(RPC),提供稻米烘干、储存、加工和运输服务,使韩国稻米产后损耗率从私人农场加工时的6%下降到1%。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以家庭农场或村庄储藏为主,储藏设施不足,技术落后,难以防止菌虫鼠雀对粮食的损毁,导致谷物和豆子在农场储藏环节的损耗率分别为4.4%-14%和9%-29%(Adugnaetal.,2003)。发展中国家大约30%的粮食在储藏和运输环节被损耗掉(许晓秋等,2002)。据产后损耗信息系统(PHLIS)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8年,东非和南非18国组成的区域,其粮食产后损耗率每年都在14%以上,2007年和2008年的粮食产后损耗率分别为15.1%和17.4%。有学者根据东非和南非38个地区的73个数据研究发现,不同谷物品种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产后损耗率为9.3%-17.9%(Hodges,2010)。南亚地区利用传统和现代方式对稻米进行产后处理的损耗率分别为30%-55%和9%-44%,现代化处理方式能在储藏和加工环节大幅度降低稻米的产后损耗。二、我国粮食产后损耗状况及再估算(一)已有研究对我国粮食产后损耗状况的估算1.收获损耗。机械收获粮食有利于减少粮食收获损耗。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资料,目前小麦机收比例为87.1%,其中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机收率已达95%以上。2010年全国玉米为25%,水稻机收率为60%。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粮食机械收割,但因机械质量不佳及收割粗疏,粮食收获阶段的撒落和因烘干能力不足导致发芽霉烂现象突出。此外,一些落后地区仍然依赖人工,收割、脱粒和干燥过程的损耗较严重。据调查,进入21世纪后,粮食在收获环节的损耗率在5%以内。2.储藏损耗。粮库方面,有学者认为经过仓储工作者长期的努力,粮库储藏损耗已经减少到0.1%-0.2%(王若兰等,2005),但由于粮库储藏实行的是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方式,不同性质企业的粮库储藏损耗率差异明显。以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收编管理的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主体的中储粮系统,粮食储藏损耗率主要在0.1%-0.5%之间;由原国营粮食企业改制而成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损耗率通常在1%以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进入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其储粮损耗一般在5%以上(薛传平等,2009)。农户方面,由于技术滞后、方法简单、仓储设施条件差,农户储藏粮食的损耗更大。有学者基于国家粮食局的调查数据,指出我国农村粮食产后储藏损耗率达8%-10%,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达1500-2000万吨(薛传平等,2009;董振国等,2006)。许世卫(2005)认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储藏损耗率分别为4%-5%和6%-7%,全国每年损失粮食2400万吨。农户储粮损耗的调查开展得比较早,但以局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为主,并认为储藏损耗率在10%左右。3.运输损耗。我国粮食流通“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情况严重,且物流方式落后,多采用麻袋、塑料编织袋等包装方式,存在多次包装、拆卸,在运输过程中易遭受雨水、撒漏、污染等影响,致使运输环节的粮食损耗明显。但是,基于不同数据和分析方法得出的运输损耗率存在较大差别。许世卫(2005)认为该环节的损耗占0.8%,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的数据是传统麻包袋运输粮食在运输途中的抛洒损失率约为5%-7%。4.加工损耗。粮食加工造成的损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设备陈旧加工不当,造成粮食加工出米率或出粉率不高,如一些中小型粮食加工厂,其加工损耗率达4.7%左右(郭晓东,2007);二是粮食过度加工引起损耗,以大米为例,加工精度每差一个等级,每100公斤糙米的脱糠量就差1-1.5公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的测算显示,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为例,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400万吨,相当于2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近千万亩稻田一年的产量。(二)对我国粮食产后损耗数量的再估算估算中国粮食产后损耗是困难的,但意义重大。一般而言,当年粮食产后损耗量=粮食总产量+进口量+期初粮食库存量-粮食消费量-出口量-期末粮食库存量。但粮食库存数据是保密的,无法通过上面的公式计算粮食产后损耗。为了计算产后损耗,本文以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数据为基数,假定粮食总产量的统计数据是已经扣除收获损耗之后的粮食供给量,选用现有文献给出的各环节的损耗率,直接以该环节的粮食供给量与损耗率相乘得出损耗量,对产后损耗进行粗略估算。同时,本文对估算过程做以下处理:(1)中国的粮食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但在2009年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7%,而且国家储藏和农户储藏都以谷物为主,即谷物产后损耗是粮食产后损耗的主体,因此本文选取谷物产后损耗为估算对象;(2)谷物类粮食各品种的产后损耗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而不再分品种进行损耗估算,而是把谷物作为一个大类;(3)在2009年,谷物进口315吨,出口132.3万吨,净进口182.7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非常小,因此估算时,不对谷物净进口量计算损耗。当前我国农村收获谷物时已大范围推广机械收割,但仍然存在脱粒不完全和散落问题,且落后地区仍以人工收获为主,更是难以做到颗粒归仓。因此,本文参考许世卫(2005)、董振国和王汝堂(2006)和郭晓东(2007)提供的数据,取谷物收获损耗率为3%-4%,并按此比例推算未扣除收获损耗的谷物总产量。确定谷物运输损耗率和加工损耗率时,本文选择运输和加工损耗率分别为3%-4%和1.5%-2%,两项之和为4.5%-6%,与《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2010年粮食流通环节损耗率为6%的预期性估计接近。这样,本文使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粮食发展报告2010》中谷物产量的数据,估算出2009年我国谷物产后综合损耗为5342.4-7255.7万吨,折合谷物产后综合损耗率为10.8%-14.5%,具体估算过程如表1所示。三、我国粮食产后损耗的负面影响一是损耗了大量粮食,降低了粮食供应量。5342.4-7255.7万吨的谷物产后综合损耗量、10.8%-14.5%的谷物产后综合损耗率对我们这样一个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国家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若按居民口粮消费量推算,这一产后综合损耗量可满足国内居民75-102天的口粮消费。粮食产后损耗降低了整个社会福利,尤其是对消费者而言,粮食产后损耗越大,引起国内粮食真实供给量下降越多,粮食价格越高,消费者负担增加。二是耗费了大量耕地、水资源和物资投入。2009年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为5.447吨/公顷,5342.4-7255.7万吨的谷物产后综合损耗量就相当于980.8-1332.1万公顷耕地的谷物产量。按谷物类粮食平均用水量400立方米/亩计算,这些谷物需耗费水资源588.5-799.2万立方米。按水稻、玉米、小麦三种粮食平均每亩化肥折纯用量21.74千克计算,这些谷物需耗费折纯化肥319.8-434.4万吨。在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严重稀缺,化肥等农资并不充裕的背景下,大量粮食产后损耗现象值得深省。三是增加了粮食进口依存度。粮食产后损耗越大,从国际市场进口的粮食就越多,粮食安全的进口依存度也就越强。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3082万吨,进口总量为4570.2万吨(其中大豆进口量最大,达4255.2万吨),粮食进口依存度为8.6%。若将谷物类粮食产后综合损耗耗费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如大豆),我国粮食总产量也就可以增加到54680.7-55253.3万吨,对应的粮食进口依存度下降到4.3%-5.4%。可见,减少综合损耗率,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土地面积,有助于降低粮食进口依存度。四、降低我国粮食产后损耗的建议(一)提高粮食收获机械化水平,降低收获损耗针对粮食收获、脱粒、烘干环节的不合理损耗,要大力推广粮食机械化收割、脱粒和烘干技术,研究具有区域适用性的现代化粮食机收器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粮食收获服务。促进农地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适度集中,为扩大粮食机械化收割范围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粮食购销、加工等龙头企业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支持企业提供粮食机械化收获服务,降低粮食收获损耗。(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提升储藏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积极鼓励粮食购销企业面向农民和用粮企业开展代购、代销、代储业务。深化粮食仓储企业改革,加快粮食收储企业战略性重组。鼓励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与民营粮食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方式建立战略联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粮食仓储水平。按照“藏粮于科技”的要求,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储藏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设施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从总体上提升粮食储藏管理水平。(三)推进储粮新技术的应用,加大粮食仓储设施投入积极推进储粮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改进粮食储藏方式,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粮食储存设施,提高储藏设施利用效率。开展粮食储藏管理方式、先进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绿色储粮”,降低粮食储藏成本,减少粮食储藏损耗。为保证正常储粮需要,须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同时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粮食仓储设施投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粮食仓储设施的基础条件,提高粮食储藏技术应用水平。(四)注重农户储粮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新型农户储粮装具农户储粮损耗占我国粮食储藏损耗的比例偏高,必须抓好农户安全储粮工作,改善农户储粮基础条件,减少农户储粮损耗。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继续推进“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研制开发适用于农户储粮的成本低、效果好的新型技术和装具,加强指导和示范。依托粮食企业,加快推广和建立农村粮食产后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农户安全储粮,减少粮食产后储藏损耗。鼓励有条件的粮食企业开办“粮食银行”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