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再融资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现象是,已有超过30单项目暂停。而2022年全年仅为21单。
对于这一变化,市场上出现了“暂停再融资”的“小作文”。对此,监管部门日前给出回应: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
这与7月24日至25日证监会召开的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是相一致的。
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关于再融资的一再表态,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要把有限的资本资源多用在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硬科技”成色明显、攻克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项目上去。这也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之一,有助于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当然,对于再融资,监管部门一直紧盯募资的必要性、合理性,在询问过程中要求上市公司说明是否符合“理性融资,合理确定融资规模”的要求。
在笔者看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上市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实现再次腾飞的起点。在此过程中,出于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再融资,可以改善公司流动性,激活自身活力,助力自身成长,提升自身质量。但是,再融资不是“再圈钱”,融到的资金不能随意挥霍、挪作他用,更不能将再融资变为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的手段。
近期,监管层释放了明确信号:突出扶优限劣,研究对于破发或破净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适当限制其融资活动,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如今,再融资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重要的股权融资手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不合理、不必要的再融资,监管部门不会予以支持,因为要确保将有限的资本资源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