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松 陈一萍 林秋敏 本报记者 林建荣
近日,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圆满落幕,一批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仪器吸引了观众目光。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体系。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全市已有3000多家企业,10余家上市公司。2023年,深圳市将投资300余亿元建设多个生物医药重点项目,当地税务部门加大税收支持力度,以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助力深圳“医”路前行。
图为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龙华区税务局干部走进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研发生产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 融亦 摄
从“引进”到“自制”,研发创新底气足
今年初,由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自主研制的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在深圳诞生,填补了国内空白。
ECMO俗称“人工心肺”,能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支持。长期以来,全球ECMO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核心原材料均被欧美国家垄断,导致ECMO价格昂贵且产品稀缺,我国一度只能靠引进应用外国ECMO设备来完善国内医疗资源。
“为满足临床需要,挽救更多急危重症患者,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求突破‘卡脖子’难题。”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邓翔介绍,“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来自税收政策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我们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优惠近5000万元,源源不断的税惠红利增添了企业的自主研发底气。”
随着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等一批产业创新空间的加快形成,税务部门的税费服务也持续“给力”。深圳税务部门打造“清单式”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模式,聚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特点,完善政策落实风险疑点指标体系,主动加强与地方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多部门联合共治格局,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落实到位。在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全市生物医药企业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22亿元。
从“单兵”到“成链”,形成核心竞争力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笔架山下的深圳南方制药厂(现“华润三九”的前身)扛起了产业发展的大旗。经过数十年发展,基因检测、医疗器械、生物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多点开花,深圳的生物医药行业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深圳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增强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公司研发的产品在守护大家的健康,税务部门也在守护我们的发展。”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振宇介绍,公司自2009年起享受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增值税减免2.7亿元,税费红利支持公司建成包含17500种病原体的数据库。
“生物医药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将支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作为税费服务的重点。”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处长曹明君介绍,税务部门以税收大数据为依托,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为企业量身“画像”,一方面,对新入驻企业开展精准辅导,及时给予税费支持,帮助产业链企业快速落地孵化;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链特点,分环节分领域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特点,提炼税源管理经验、总结涉税风险规律,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税收政策咨询和风险防范建议,为企业提供支持。
从“集聚”到“集群”,产业布局更精准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2020年和2022年,深圳相继发布《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映射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更趋精准的布局。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布局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六个区(新区),各区税务部门积极对接,制定帮企暖企举措,服务全市整体战略规划。
在坪山区的“BT大道”,理邦仪器、邦健医疗、赛诺菲巴斯德等20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扎根于此,深圳市坪山区税务局全面落实“政策找人”机制,为辖区生物医药企业梳理政策,实现“政策秒知、优惠快享”;在光明区,税务部门与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沟通直联机制,以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陪伴本土企业茁壮成长;在南山区,深圳市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北科生物、达科为、健康元药业等优秀企业也集聚于此,税务部门针对企业布局全球的特点,提供专业化的国际税收服务,支持“走出去”企业扬帆远洋……
深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晓林表示,未来,深圳税务部门将继续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将政策落实、服务落细,助力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图为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龙华区税务局干部走进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研发生产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 融亦 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