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 谢不明
全球多地拉响高温警报。
(资料图)
美国南部从亚利桑那州到路易斯安那州气温都飙升至 37.8 ℃,得克萨斯州近期已经有 2 人因高温死亡。印度媒体 6 月 19 日报道,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过去几天接近 170 人死于高温酷暑。那里的气温一度高达 47 ℃。
实际上,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热浪就袭击了北半球多个国家。4 月份越南气温达到创纪录的 44.1 ℃;5 月份马来西亚多地发出一级热浪警报;6 月底西班牙南部多地气温达到 42 ℃以上;7 月份墨西哥也将迎来 45 ℃高温。这一切都预示着,久违的 " 厄尔尼诺 " 现象将再度出现。厄尔尼诺发生在太平洋的赤道地区,主要标志是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进而影响大气环流、降水分布,最终引发洪涝、干旱、飓风等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隔 2 至 7 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时间在 9 至 12 个月。最近的一次出现在 2016 年,当年也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为炎热的一年。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报告,这一轮厄尔尼诺出现的时间,比预计的提前一至两个月,而且到今年冬季,有超过 50% 的概率发展为 " 强厄尔尼诺 "。而未来五年,有 98% 的概率将出现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
多位气候专家预计,厄尔尼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气候问题,它还会给社会、经济甚至生态带来持续的次生灾害。受厄尔尼诺影响,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将出现 " 西旱东涝 " 的局面。地处西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本身就是易发森林火灾的 " 体质 ",再叠加高温和干旱,山火指数很容易就会爆表。而地处东太平洋的美国已经遭受严重的风暴袭击,截至 6 月 25 日晚,美国中西部和俄亥俄河谷地区至少有 70 多万人断电。
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都会让太平洋沿岸的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面临减产风险,进而影响农作物和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根据历史数据,厄尔尼诺开启后的一年之内,全球非燃料大宗商品价格累计上涨约 5.3%。更有国外高校研究显示,未来 5 年厄尔尼诺将给全球经济造成高达 3.4 万亿美元的损失。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强调,全世界都应该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做好准备。
用电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制定极端高温天气下的应急预案,政府也要提前作出统筹部署。印度就是一个反面典型。面对 6 月中旬的极端高温,匮乏的公立医疗系统和缺失的灾害预警机制、落后的基础设施导致大面积停电停水,以及仅 24% 的家庭空调拥有率,让印度人民陷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若要长期对抗厄尔尼诺的负面影响,各国政府还需要持续宣传,倡导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同时也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提前规划好能源、粮食、灾害等应急机制。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冷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