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清代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篆书、隶书两种衰微的书体在清代再次兴盛,迎来“篆隶中兴”。8月3日,“高古苍浑——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篆隶书法对联展”在师善斋、协中斋开展,36件(套)书法作品展现“中兴期”的篆书、隶书以及清代碑学书法家“求质”“尚朴”的审美取向。 本次展览按展出书体分为“清代篆书”“清代隶书”两个单元,篆书单元展出18件(套)院藏篆书对联,包含王澍、孙星衍、何绍基、吴廷琛等名家作品;隶书单元展出18件(套)隶书对联,包含伊秉绶、翁方纲、赵之谦、阮元等名家作品。 据介绍,清代,考据之风、金石学、碑碣学盛行,篆、隶两种书体随之升温,热度回升,出现了一批篆书、隶书书法大家,将篆、隶两种书体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清代也成为魏晋以来篆书、隶书发展的鼎盛期。 在篆书方面,纵观清代篆书历史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是以王澍等为代表的“复古”阶段,中期是以邓石如等为代表的“变革”阶段,晚期则是以吴昌硕等为代表的“融彻”阶段。展览第一单元篆书部分即展出了清代篆书“复古”阶段代表书家王澍的作品“篆书七言联”,其句为:“蓬莱有雪识松性,碧落无云称鹤心。”署款“良常王澍”,钤印“王澍之印”白文印、“虚舟”朱文印、“恭寿老人”长方印。此作品结字匀称端庄,法度分明,笔力内凝,圆润婉转。 在隶书方面,清代学术风气的转变同样促进了隶书的复兴。清代隶书直追古法,取法魏晋铭碑、唐碑,并在此基础上向汉碑字体回归,在继承汉代隶书后又赋予新的精神。清中期,擅长隶书的名家人数众多,形成汉以后的一代高峰。展览第二单元隶书部分,展出了篆隶中兴先驱代表——伊秉绶的作品“隶书五言联”。 伊秉绶的隶书风格是在广泛吸取汉代砖瓦铭文、隶书碑刻等基础之上形成的。在精准领悟汉隶特征同时,伊秉绶准确把握汉碑敦厚古朴的艺术特点,加入个人理解,形成其“融颜入隶”的独特风格,舒缓平淡的同时不失大气雍容,与书法大家赵孟頫、董其昌书风形成鲜明对比。本单元展出其隶书五言联:“甘菊藏为枕,寒梅画作屏。”署款“书为碧堂一兄正之。伊秉绶。壬午得于吴门,癸未重装蘧庵记。”钤印“西湖长”白文方印、“伊秉绶印”朱文方印、“柘湖”朱文椭圆印、“留研草堂”朱文长方印、“何氏有元四家书楼之印”朱文方印。此作品隶书个性鲜明,圆韧波磔。章法亦具特色,立意古拙,直追秦汉。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
-
1金龙机电(300032.SZ):以7620万元竞得东莞市塘厦镇一工业用地
-
2两部门部署建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部省工作协调机制
-
3airpods盖子左右晃动有响声(airpods盖子左右晃动有响声怎么办)
-
4宁夏建材08月03日被沪股通减持16.2万股
-
5“幸福河湖共同缔造”行动启动 湖北发布第7号省河湖长令 明年发布第一批幸福河湖名单
-
6余承东“剧透”华为HarmonyOS操作系统 小艺或内置“盘古”大模型
-
7河北涿州回应邀请函拦住外地救援队:事实并非如此
-
8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部分基金可投资科创板股票的公告
-
9无纸化办公的目的_无纸化办公的意义
-
10没有人愿意购买这款2006福特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