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业疫后迎挑战,破而后立勇创新
发布日期: 2023-08-08 20:25:01 来源: 星岛环球网

时事评论员 吴桐山

香港旅发局早前公布上半年访港旅客人次,累计近1300万,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同期约四成左右。香港是区内热门旅游城市,疫情前的2018年是访港游客数量的高峰,旅游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4.5%,就业人数约257000人,占全港总就业人数约6.6%。但必须承认,近年香港旅游业面临景点老化、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有勇气破而后立。


(资料图)

不能再吃美食购物天堂老本

疫后复常以来,香港和内地人员往来逐渐热络,相比内地旅客南下旅游,港人北上的热度似乎恢复得更快。近期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港人每逢假日就北上打卡,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吃小吃、喝奶茶、蒲酒吧,跨城消费持续升温。就连购物都出现“反向代购”压倒“赴港代购”的现象,值得港人反思。

首先,我们必须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继续吃老本。香港大部分景点已经老旧,吸引力今非昔比了。在客源方面,内地经济条件稍好的居民一早就来过香港多次,缺乏新鲜感。但今天旅游业界谈及推广香港游,仍然抱着“美食天堂”“购物天堂”这些老掉牙的名堂,殊不知现在内地一线城市美食早比香港更多更广,而且不断推陈出新,网购的发展也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买遍全球,昔日的“天堂”早已跌落凡间。

我们应该针对客源的改变发展一些特色旅游。从内地疫后旅游复常的情况观之,现在的旅游早已不是过去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消费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一群人,也多数已为人父母。因此各地景区都纷纷推出一些结合文化体验、自然体验、亲子学习特色的旅游项目。香港旅游业界也应该想想这方面可以如何作为。

香港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70%的土地是郊野公园,保存大自然的原始风貌,这其实是十分吸引人的地方。特区政府在疫情期间也曾经推出“绿色生活本地游鼓励计划”,但当时更主要是拯救因为疫情而陷入困境的旅游业界,所举办的本地游也以低端平价游为主。

事实上真正崇尚自然体验的旅游必然是高端旅游。因为自然风光的容量有限,如果大批旅客来观光,人声喧哗、垃圾处处,还有何自然风光可言?例如内地富裕阶层会去东非草原看动物迁徙,类似的旅游都是十分昂贵。一来成本高,二来绝不能搞人海战术,如果来看的游客比草原上迁徙的骡马还多,那是来看动物迁徙还是看人类迁徙呢?香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这方面的旅游收入却极少,停留在背包团的客源,颇为可惜。

港深海岸海岛游相得益彰

另外,香港与深圳山水相连,可以携手发展海岸旅游。深圳有长达271公里的海岸线,东部沿海地区有20多个优美的沙滩,其中大鹏半岛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香港新界东北的郊野公园与深圳东部连为一体,有着极好的条件发展海上游、海岛游活动。随着两地通关日益便利,港深两地可以合力将东部海湾打造为一个景区,以港深联程的魅力吸引向海旅客,两者相得益彰。

内地客源在过去三年由于疫情没有出境旅游,疫后出境游大爆发方兴未艾。在这方面,香港应该趁势做好出境旅游的中转站角色,做好出境旅游产品的策划、管理。这个角色就像甘肃省的兰州一样,其实兰州市本身的旅游资源不多,但西北的张掖、敦煌、青海、新疆却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兰州作为西北旅游的起点,每年也吸纳大量游客,那就是一个集散地。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国际机场,机场三跑也积极投入使用,政府应该加快输入航空业人手,提升航空业的容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多建设跨境候机楼,便利大湾区居民“经港飞”。

总而言之,东方之珠的璀璨魅力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增长点,才能在游客心目中历久常新。

原标题:【学研集】港旅业疫后迎挑战 破而后立勇创新

来源:香港商报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