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变革,是市场永恒的主题。
要知道,一个主题和憧憬要真正转变为业绩验证,有时候不知得走多长的路,筛剩下多少的人。
对于企业而言,从创新到业绩,除了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时机,还得依靠掌舵人和整个组织坚韧不拔的心智,这不是一般的坚持所能达到的结果。
(资料图片)
这种品质需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决心,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和恒心,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和突破极限,还需要在面对成功和成就时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从而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卓越的成就。
从创新变革到业绩释放,中集车辆在今年上半年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表现势如破竹,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多个有利因素或局面集中出现,合力推动集团迈入潜力释放新阶段
上半年创下历史好成绩主要同时受益于多个有利因素推动,比如原材料价格企稳、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模式创新、灯塔制造网络提升规模效应等,一系列指向于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成本优化、效率提升成果或潜力进入共振释放的新阶段。
据公告所示,截至6月30日,中集车辆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34.70亿元(单位下同),同比上升20.31%,展现有质量增长、稳健增长特征。
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18.97亿元,同比显著提升418.52%;归母扣非净利润人民币10.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7.05%。两者纷纷刷新了历史记录。
在2023上半年,集团毛利率更录得19.3%,对比起2022年、2021年同期的11.2%、10.1%,不但维持连续增长趋势,还取得了跃式表现,达到历史新高度。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在规模稳健提升,盈利能力飞跃增长,运营效率持续改善的支持下,集团上半年加权平均ROE达到了13.9%,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了10.8个百分点。
从连续的公开数据来看,2022年中期、2021年中期及2020年中期加权平均ROE数据分别为3.1%、6.7%、6.3%,今年在中期达到的高度,也创下其A股上市以来的新高,全年来看,中集车辆更有机会冲刺25%这一巴菲特用于衡量卓越企业ROE水平位置。
从以上业绩和财务数据的变化可感知到,中集车辆正在面临的或许是质变,并非简单的量变。
究竟推动集团质变的背后是什么逻辑?未来存在哪些机会?
这两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将在以下分析中逐步揭开。
国内稳固海外持续突破,六大业务或集团尽显身手
2023年上半年,中集车辆在全球销售各类车辆约7.34万辆/台套,从整体销售规模来衡量,集团已连续十年位于全球半挂车生产制造商榜首,放眼全球已是无可匹敌,遥遥领先。
据财报资料,在2023年上半年,中集车辆于国内市场取得收入达到42.4亿元,不断稳固其国内市场多个细分领域的领先位置;其海外市场收入则达到约92.3亿元,同比提升38.7%,在跨洋经营战略指引下,中集车辆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略地,扩大市场份额,成效卓著。
当中,集团北美业务延续增长态势,欧洲业务在优化制造流程与供应链管理之后取得降本增效成绩超预期,两大业务均在收入、毛利率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提升。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9.4%进一步提升至68.5%,国内市场取得收入占比则从去年同期40.6%降低至31.5%。若拉长时间来观察,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集团在国内收入占比仍存在良好提升空间。
比如,能够看到在2023年上半年,集团的灯塔先锋业务集团仍在巩固国内市场基本盘,并且开始在新兴市场发力,收入达到22.84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在上半年,灯塔先锋业务集团全面启动“星链计划”,积极整合国内7家半挂车工厂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资源,加速推动国内半挂车业务生产组织结构性改革。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半挂车的市场,中集车辆市占率排在首位,领先优势继续得以保持。
面对相似情况,中集车辆的强冠业务集团稳固国内基本盘,挖掘细分市场机会,在细分市场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的同时,也在积极抢占海外市场高增量空间,收入同比提升14.77%至24.5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强冠业务集团积极建设国内外LoM制造工厂,通过模块化建设、快速地打包装箱、低成本的物流运输方案,实现了低成本、快交付、完善的灯塔制造网络流程。2023年上半年,强冠业务集团生产混凝土搅拌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显著提升至42.09%,保持第一,创历史新高。
在国内市场,上半年,公司继续巩固强化国内多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优势,不断深化“灯塔制造网络”建设,在静待国内市场复苏的同时,主动出击继续发挥“跨洋经营”战略和全球供应链,以及公司先进模式的多维竞争优势,尚处于开发阶段的新兴市场率先打开局面,由此也可推导,公司在海外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六大业务或集团余下的太字节业务集团-渣土车业务,以及太字节业务集团-城配厢体业务,则扎根国内,开创新局面。
在上半年,前者推陈出新、探索转型,市占率持续攀升,根据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统计,今年上半年,太字节业务集团的城市渣土车,中国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2.33%,其新能源城市渣土车的中国市场占有率则显著提升至32.50%。
而后者的产能则逐步释放,利用领先创新技术与产品品质,业务发展大步向前。太字节业务集团-城配厢体业务收入同比提升56.33%至人民币2.04亿元。当中,城配厢体业务敏锐地抓住了轻卡新能源化机遇,加强与国内主要新能源主机厂的合作,联合探索并打造一体化新能源冷藏车产品,抢占新能源客户和国内高端市场份额。
2023年上半年,中集车辆六大业务或集团可谓“八仙过海,尽显神通”,并且深入分析后可发现,集团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目前拥有强劲势头的海外市场,均有着可开发、可发展的充足空间,从大方向来评判,公司未来可持续的成长性确实放在面前。
但是,要用何种形式到达“彼岸”,能不能凭着过去简单方式驶入“星辰大海”,这些都是摆在公司面前亟待思辨清楚的最为关键性问题。
强者之路的自我重构,第三次创业奔赴“星辰大海”
笔者亦通过总结和挖掘中集车辆长期发展的底层逻辑,发现了规模和空间并不主要决定了一家上市公司未来的命运,而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强者之路或许才是。
试想一个简单问题,经过第一次创业的“开天辟地”和第二次创业的“跨洋运营”之后的中集车辆,已连续十年位于全球半挂车生产制造商榜首。
仅从规模来看,已不能找到与之竞争、匹敌的对手,对中集车辆来说,此时此刻,最大的假想“敌人”或许只剩下自己。
自我重构,势在必行!中集车辆的第三次创业,要走什么样的强者之路?
中集车辆CEO兼总裁李贵平在公司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第三次创业采取“双轮驱动”结构,将在稳定“跨洋经营”基本盘的前提下,集中资源做强“全国统一商用车与专用车大市场”各项业务,并伺机以创新科技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进入新能源头挂列车领域。
据李贵平现场介绍,中集车辆的第三次创业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将以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第一个阶段为“星链计划”阶段(2023年至2025年),全面推动“星链”式高端制造体系落地,实现内循环和“一带一路”市场半挂车业务的大跃进,生产效率提升30%。第二阶段是新能源头挂列车试水阶段及强冠罐车业务高质量发展阶段(2025年至2027年),目标是强冠罐车业务实现大跃进,生产效率提升30%,同时新能源头挂列车形成增量业务。第三阶段是外循环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8-2030年),外循环业务实现大跃进,营业收入实现增量,新能源头挂列车进入外循环业务。
具体来说,“星链计划”将对国内半挂车业务带来端到端的商业模式变革,重点针对3款半挂车产品,透过整合国内7家半挂车工厂的采购(LTS)、生产(LTP)、流通(LTL)、制造(LoM)、分配销售渠道资源,持续降本,从而达到稳健提升价格竞争力,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通过模块化库存提升大批量交付能力的效果。目前,“星链计划“的顶层规划已经完成,商业模式也得到验证,并明确了高阶目标。值得指出的是,公司在北美和欧洲已经成功的模块化生产运营经验可以反哺国内业务模式构建,海内外双轮驱动将保障和加速“星链计划”的成功落地。
中集车辆还表示,未来致力打造一个支持新能源头挂列车、进化传统燃油头挂一体解决方案的创新创业平台,奔赴第三次创业下的“星辰大海”。中集车辆将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
总结起来就是,前者做法巩固存量优势基础,稳重求进的推动商业模式改变和落地,充当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先锋,打开国内市场的新局面;后者则为全力谋求创新在未来潜力赛道上做产业革命的引领者,开创增量格局。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两者,定将转化中集车辆业务第三次创业道路上持续成长的双轮驱动引擎。
由此可见,中集车辆独创的商业模式或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范本,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已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具备说服力。
在第三次创业征途下,中集车辆将在六大方向开启全景式探索:1)高效部署“星链计划”,打造国内半挂车行业供给侧改革标杆;2)全面深化建设“灯塔制造网络2023”,实现专业化生产;3)“高端制造体系”和“管理新基建”持续赋能,高效实施经营战略;4)加速布局新能源领域,创新科技产品与商业模式;5)启动“深空探索计划”,构建北美业务新格局;6)推动“强冠生长计划”,形成罐车业务在战略指引下的统一运营。
回到业务发展道路上,始终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的中集车辆,能够支持其向市场提供领先于时代的同时兼备质量、成本和效率优势的产品和服务,顺理成章的实现六大业务或集团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推动道路运输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中集车辆不但为我们重新刷新强者的定义和内涵,更为“星辰大海”的奔赴,写下别具一格的全新注解,注定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