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春兴》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
发布日期: 2023-06-27 08:47:30 来源: 互联网

下面给大家分享武元衡《春兴》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欢迎阅读!如果这9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武元衡《春兴》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相关的文章。


(相关资料图)

篇1:武元衡《春兴》赏析

武元衡《春兴》赏析

春兴

朝代:唐代

作者:武元衡

原文: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注释

⑴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⑵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⑶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⑷香梦:美梦;甜蜜的梦境。香:一作“乡”。

⑸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赏析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鉴赏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象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洛阳城(武元衡的家乡是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无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

作者简介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篇2:春兴,春兴武元衡,春兴的意思,春兴赏析

春兴,春兴武元衡,春兴的意思,春兴赏析 -诗词大全

春兴

作者:武元衡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篇3:《新唐书武元衡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武元衡传》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②叶(xié):和洽,相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B.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 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C.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D.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族弟是古代常用的亲属称谓。指同高祖兄弟中的弟辈,后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少者。

B.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别,进士科主要考察诗赋和政论,难度不大。

C.夜漏,指夜间的时刻漏即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沙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D.逻司,指主管巡行侦查事务的官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元衡出身显赫,才华出众,凭科考步入仕途,后逐步升迁,但因为难以节制京城附近骄横的将领,他借口有病从华原令上离职。

B.武元衡为人正直.胸怀操守,唐顺宗登基后,他不愿意参与朋党之争,坚决拒绝了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导致了王叔文的不满情。

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绩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虽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为敌对势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同列的宰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2)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

参考答案

4.D

5.B解析:“难度不大”错误。

6.D解析:原文中未提及顺宗对武元衡的器重。

7.(1)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抚平定,严肃政纪,自身节俭,宽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谐,百姓富裕,蛮夷之人思归朝廷。“绥靖”(安抚平定)、“比”(等到)、“完实”(殷实、富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驾驭马车的随从与歹徒格斗,打不过,都惊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杀害了武元衡。“股”(大腿)、“徒御”(驾驭马车的随从)、“骇走”(惊慌的逃跑)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武元衡,字伯苍。他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皇后的"隔堂弟弟。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县令。当时京城附近地区的镇军将军,多恃功骄横,侵害吏民,武元衡管理不了称病离职。德宗钦佩他的才干,征召为比部(刑部四司之一)员外郎,一年内三次升迁到右司郎中,处世周详完善,很称职。被提拔为御史中丞。曾经被召对延英殿,皇帝在目送他离开时曾夸赞说“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顺宗登基后,王叔文派人诱使武元衡结为同党,但武元衡拒不接受。监察御史刘禹锡请求武元衡给自己做判官,武元衡没有答应,王叔文更加不高兴。恰逢册立皇太子,武元衡辅佐他,因此太子了解他。等到太子即位,即为宪宗。元和二年,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宪宗皇帝一直知道武元衡坚持正义,胸怀操守,所以对他礼遇有加,特别信任,与其他宰相不同。浙西李锜请求朝见皇帝,随后又推称有病,想要拖延朝见的日期。皇帝问宰相郑絪,郑絪请求批准李锜的要求,武元衡说:“不行,李锜自己请求朝见,皇帝已经下诏书同意召见他了,可他却又不来,这样一来好像朝见不朝见都由李锜说了算。陛下刚即位,天下人都耸着耳朵,睁亮眼睛注意您,若有奸臣能为所欲为,那么皇上的威严与诏令就全都没了。”宪宗认为他讲的话是正确的,就下诏书敦促李錡入朝。李錡的诡计败露后,果真公开反叛。这个时候,蜀地刚刚平定,高崇文为节度使,不懂吏治,皇帝难以找到替代他的人。就下诏命武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皇帝亲自到安福门慰问他,为他送行。高崇文离开成都时,几乎把金帛、帟幕、伎乐、工巧都带走了,蜀地几乎被洗劫一空。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抚平定,严肃政纪,自身节俭,宽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谐,百姓富裕,蛮夷之人思归朝廷。武元衡品性沉着稳重,虽然不喜欢交际,但府署选置的僚属都是当时的才俊。

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京城操持政务。李吉甫、李绛在皇帝面前为一些事情争执不休,不和谐,只有武元衡正道直行,不违附任何一方。皇帝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李吉甫死后,淮蔡战争,皇帝把国家枢机政务都交给武元衡办理。王承宗上疏朝廷,请求赦免吴元济(不予讨伐),派人告知中书令,态度傲慢不恭敬,武衡呵斥来人,赶走了他。王承宗怨恨他,多次上奏章诬陷诋毁武元衡。不久武元衡上朝,刚出靖安里的府第,夜还未尽,遇到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驾驭马车的随从与歹徒格斗,打不过,都惊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杀害了武元衡。官府巡逻的人(发现后)大声喊“盗贼杀了宰相”,连续十余里,一直传到朝堂上。上朝的百官惶恐不安,也不知道哪个宰相遇害。不久,他的马跑回府第后,朝廷内外才知道是武元衡。相关官员上报给皇帝,皇帝感到震惊,不上朝。在延英殿里召见宰相,十分悲痛,曾有两顿饭没有吃下去。后来追封武元衡为司徒,赐他谥号“忠愍”。

篇4:《新唐书武元衡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欲赊其期。帝问宰相郑絪,锜请听之,元衡曰:“不可,锜自请入朝,诏既许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陛下新即位,天下属耳目,若奸臣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帝然之,遽追锜。而锜计穷,果反。是时,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李绛数争事帝前,不叶②,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帝称其长者。吉甫卒,淮、蔡用兵,帝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使人白中书,悖慢不恭,元衡叱去。承宗怨,数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篇5:《新唐书武元衡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②叶(xié):和洽,相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B.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

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C.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D.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忠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族弟是古代常用的亲属称谓。指同高祖兄弟中的弟辈,后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少者。

B.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别,进士科主要考察诗赋和政论,难度不大。

C.夜漏,指夜间的时刻漏即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沙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D.逻司,指主管巡行侦查事务的官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元衡出身显赫,才华出众,凭科考步入仕途,后逐步升迁,但因为难以节制京城附近骄横的将领,他借口有病从华原令上离职。

B.武元衡为人正直.胸怀操守,唐顺宗登基后,他不愿意参与朋党之争,坚决拒绝了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导致了王叔文的不满情。

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绩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虽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为敌对势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同列的宰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

(2)贼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

参考答案

4.D

5.B解析:“难度不大”错误。

6.D解析:原文中未提及顺宗对武元衡的器重。

7.(1)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抚平定,严肃政纪,自身节俭,宽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谐,百姓富裕,蛮夷之人思归朝廷。“绥靖”(安抚平定)、“比”(等到)、“完实”(殷实、富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驾驭马车的随从与歹徒格斗,打不过,都惊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杀害了武元衡。“股”(大腿)、“徒御”(驾驭马车的随从)、“骇走”(惊慌的逃跑)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武元衡,字伯苍。他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隔堂弟弟。武元衡中进士后,逐步升任为华原县令。当时京城附近地区的镇军将军,多恃功骄横,侵害吏民,武元衡管理不了称病离职。德宗钦佩他的才干,征召为比部(刑部四司之一)员外郎,一年内三次升迁到右司郎中,处世周详完善,很称职。被提拔为御史中丞。曾经被召对延英殿,皇帝在目送他离开时曾夸赞说“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啊!”

顺宗登基后,王叔文派人诱使武元衡结为同党,但武元衡拒不接受。监察御史刘禹锡请求武元衡给自己做判官,武元衡没有答应,王叔文更加不高兴。恰逢册立皇太子,武元衡辅佐他,因此太子了解他。等到太子即位,即为宪宗。元和二年,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宪宗皇帝一直知道武元衡坚持正义,胸怀操守,所以对他礼遇有加,特别信任,与其他宰相不同。浙西李锜请求朝见皇帝,随后又推称有病,想要拖延朝见的日期。皇帝问宰相郑絪,郑絪请求批准李锜的要求,武元衡说:“不行,李锜自己请求朝见,皇帝已经下诏书同意召见他了,可他却又不来,这样一来好像朝见不朝见都由李锜说了算。陛下刚即位,天下人都耸着耳朵,睁亮眼睛注意您,若有奸臣能为所欲为,那么皇上的威严与诏令就全都没了。”宪宗认为他讲的话是正确的,就下诏书敦促李錡入朝。李錡的诡计败露后,果真公开反叛。这个时候,蜀地刚刚平定,高崇文为节度使,不懂吏治,皇帝难以找到替代他的人。就下诏命武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皇帝亲自到安福门慰问他,为他送行。高崇文离开成都时,几乎把金帛、帟幕、伎乐、工巧都带走了,蜀地几乎被洗劫一空。武元衡到了之后,安抚平定,严肃政纪,自身节俭,宽厚待民。三年后上下和谐,百姓富裕,蛮夷之人思归朝廷。武元衡品性沉着稳重,虽然不喜欢交际,但府署选置的僚属都是当时的才俊。

元和八年,武元衡被召回京城操持政务。李吉甫、李绛在皇帝面前为一些事情争执不休,不和谐,只有武元衡正道直行,不违附任何一方。皇帝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李吉甫死后,淮蔡战争,皇帝把国家枢机政务都交给武元衡办理。王承宗上疏朝廷,请求赦免吴元济(不予讨伐),派人告知中书令,态度傲慢不恭敬,武衡呵斥来人,赶走了他。王承宗怨恨他,多次上奏章诬陷诋毁武元衡。不久武元衡上朝,刚出靖安里的府第,夜还未尽,遇到歹徒射中他的肩膀,又砍他的左腿,驾驭马车的随从与歹徒格斗,打不过,都惊慌的逃跑了,于是歹徒杀害了武元衡。官府巡逻的人(发现后)大声喊“盗贼杀了宰相”,连续十余里,一直传到朝堂上。上朝的百官惶恐不安,也不知道哪个宰相遇害。不久,他的马跑回府第后,朝廷内外才知道是武元衡。相关官员上报给皇帝,皇帝感到震惊,不上朝。在延英殿里召见宰相,十分悲痛,曾有两顿饭没有吃下去。后来追封武元衡为司徒,赐他谥号“忠愍”。

篇6:《春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春残》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为大家所称道,请简要分析此联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个伤春自怜、孤独寂寞、饱尝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的形象。(意对即可)

2.①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②正反衬托,凸显心境;③对仗工稳,妥帖自然。(意对即可)

注释

⑴春残:春将尽。

⑵翠帏(wéi):绿色的帷帐。帷,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

⑶独立:独自一人站立。

⑷微雨:小雨。

⑸寓目:观看,过目。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

⑹断:断绝。

⑺“经年”句: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梦亦非,梦境也不同了。

⑻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语气助词,无实义。

⑼夕:傍晚。

⑽萧飒(sà):萧条冷落;萧索。

⑾暮:傍晚。

⑿辉:光辉。

参考译文

又到了春天快要结束之时,这让人怎么走出翠绿的帷帐?

人独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双飞去。

观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经过很多年梦境也不一样了。

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蝉在凄凉萧索的夕阳下映出光辉。

赏析

《春残》是唐末五代诗人翁宏创作的.五言律诗。该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诗中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一词,体现出不堪的情绪。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刻骨铭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佳句。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了。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颔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之后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与颔联相比,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

篇7:《春行即兴》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春行即兴》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

⑴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⑵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译文

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试题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宜阳城下春草生长茂盛。

B.第二句写涧水东流然后转而西去。

C.第三句写花儿因无人欣赏而凋落。

D.第四句写鸟儿在春山间不断啼鸣。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分别描写萋萋芳草和潺潺流水,一静一动。

B.三、四句中的“自”“空”渲染了春行路上的冷清氛围。

C.全诗句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春行图,具有丰富的意蕴。

D,全诗情景交融,以哀景写乐情,表达诗人的惜春之意。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阅读答案:

1.C 2,D

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4、这首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以乐景来写哀情,抒发了一种伤感之情,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5、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二: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①诗人春天经过宜阳,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

答:抒发的是“国破山河在”,“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花落鸟空啼”的愁苦情怀。

②首句的“草萋萋”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大地荒芜,杂草丛生,萧条冷落,荒凉凄清的景象。

③谈谈你对“花自落”、“鸟空啼”的理解:

答:花开,无人赏;花落,人不知;“花开花落两由之”,“鸟歌鸟语无人识”。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鸟空啼”,啼得凄清。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

(4) 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5)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和“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鉴赏一首诗可以结合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理解。这首诗就与一些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联系起来体会其情感意境。首句可联系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体会其荒凉的特点。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联系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体会其凄凉冷落的特点。这末二句的“自”和“空”两个字的作用跟杜甫《蜀相》中的“自”和“空”作用是一样的,春色大好,但无人欣赏,其实用乐景写的是哀情,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另外,“自”和“落”也让人想起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感慨春光无限好,却物是人非,满眼苍凉景象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因此不难理解全诗表达了作者面对城破人稀的情景而产生的感世伤怀之情。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却构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种孤寂、凄凉、愁苦、叹惋的感情,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篇8:《春行即兴》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

《春行即兴》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文] 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 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出自] 李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

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①萋萋:形容草茂盛。

②涧水:山沟里的水。

【译文】: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 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作者: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开元进士。天宝中,官监察御史,转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乱平,贬抗州司户参军。晚年倌佛,隐居江南。他诗文兼擅,其文与萧颖士齐名,时称“萧、李”。有《李遐叔文集》,《全唐诗》编存其诗一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全篇四句,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在景物描写中,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这首诗妙在字面上毫不涉及人事,但细加品味,诗人却借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社会的**。正因为此诗具有感物伤时、即小见大、意境含蓄的特点,所以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

全篇写景,写法又有变化。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和诗人的感情是调和一致的。

首句“宜阳城下草萋萋”,写他站在城头上俯瞰所见。昔日,这里坐落着金碧辉煌的连昌宫,县城四周风景幽美,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皇亲贵戚、骚人墨客前来游赏。而今,城下到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一片深绿的草色令人触目惊心。

次句“涧水东流复向西”,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城外。当年,通向连昌宫的道路两旁,有奇花异草、苍松翠柏、流泉响韵,游客络绎不绝。而此刻,诗人只见到一条清泠泠的山泉,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地流淌,它似乎在呜咽,向苍穹和旷野诉说自己的冷落、寂寞。面对着暮春晴野。诗人只写城下萋萋草满和城外涧水东西,使人感到景色是那么寂静、空旷、荒凉。读者从这荒寂的景色。可以想象战乱后的县城已消失了往日的繁华,变得破败不堪,以至荒无人迹了。诗人对于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严重破坏的感伤、叹惋之情,便从这一幅野草丛生、涧水乱流的景物画面中流露出来。显然,诗的前半篇用了“哀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的后半篇:“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所写的景色却与前半篇迥然不同。看,春山一路。芳树葱茏.山花烂熳,鸟声宛转,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富于生气的春景呵!但诗人在句中嵌入“无人”二字,点出人事寂寥,花开无人观赏,鸟啼也无人聆听。这“无人”二字,勾连四句,笼罩全篇,可谓此诗的"“诗眼”。为了强调美景同哀情愁绪的不协调、不相干,诗人又用一“自”字、一“空”字,表现山花枉自开落。春鸟徒然鸣啭,满怀愁绪独自在山路上行走的诗人无心理会佳境。这样,就更有力地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自”、“空”这两个虚字,饱含着诗人感物伤时的深沉慨叹。很明显,这两句是以“乐景写哀情”。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诗后半篇正是从乐景与哀情的反衬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还应指出,此诗选用浅齿音“萋”、“西”、“啼”作韵脚,音调凄切、幽细.同所要抒写的伤感、哀愁之情很合拍。我们诵读起来,仿佛有深长的愁恨,一起都堆上了舌端、齿尖。

《春行寄兴》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带着仕途不利的忡忡忧心和国家败亡的绵绵长恨,在落英缤纷黄鸟空鸣的春天经由宜阳(今河南宜阳县)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有兰香神女庙,山中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长得非常茂盛,山涧的水向东又转向西流去。芬芳的花儿无人欣赏也就自己零落了,在春光满山的小路上,鸟儿在空阔山林中孤独地鸣叫。诗人写暮春的风景,草、水、树、鸟,动静结合,声色俱美,仿佛把读者也带到了这种意境中。而 花开无人赏,鸟鸣无人听 ,作者的失意和不遇知音的心情也自然可见。

春行寄兴阅读答案: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用具体的字词说明。(2分)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答案:

(1)修辞方法:对偶(1分)。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1分)。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1分)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1分)。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1分)。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城外的荒凉,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1分)。(提示:列举出所写的景,指出它们的特点,并分析作者通过这些景抒发了什么情)

篇9:《春居杂兴》阅读答案翻译

王禹偁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春居杂兴字词解释:

⑴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⑵容与:悠闲,逍遥自在的样子。

★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寓兴呈崔员外诸公武元衡,寓兴呈崔员外诸公的意思,寓兴呈

★ 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 陶渊明《饮酒》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 白居易《废琴》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 春斋夜雨忆郭通微,春斋夜雨忆郭通微武元衡,春斋夜雨忆郭通微的意思,春斋夜

★ 《日日》全诗翻译赏析

★ 杜甫《又呈吴郎》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 休暇日,中书,休暇日,中书武元衡,休暇日,中书的意思,休暇日,中书赏析

★ 邵长衡《八大山人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杜甫《新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