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璐洁 共享联盟·常山 葛锦熙 通讯员 余婧晖
“中天·钱报”助学行动第17季名单中,有一位来自常山县青石镇九龙山村的男孩,他叫郑玉忻,9月将前往温州理工学院就读财务管理专业。前不久,记者特地去了一趟郑玉忻的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走进九龙山村,一栋“赤膊墙”的三层楼格外显眼,陪同采访的里山溪网格员余胜丽说,这就是郑玉忻的家。
“你不能着急,要慢慢算。”一楼门厅,郑玉忻正耐心地教着今年9岁的外甥女做数学作业。两人的互动,给这个没有华丽装饰的家增添了温馨的氛围。郑玉忻说,平时姐姐对他关照很多,这是他唯一能帮她分担的事。
一大早,妈妈就出门帮人干农活了。“妈妈是家里最辛苦的。”这是采访中郑玉忻反复说的一句话,“既然妈妈‘主外’,那我就和爸爸就‘主内’吧。”郑玉忻的笑容里传递着爽朗和阳光。
1】13年前的变故,家里换了“顶梁柱”
2010年,郑玉忻的父亲查出脑部血管瘤,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当时父亲拜师学木匠手艺刚出师,意外突然来临,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失去了重心。那年郑玉忻才5岁。
“12万元,那是家里的全部积蓄,就因为一场病全都没了。”13年过去,郑玉忻的父亲郑十五仍觉得历历在目。
他告诉记者,原先一家人都住在山上的土胚房里,老房子四处漏风漏雨,一家人辛苦攒钱的目标就是想重新盖个好房子。2007年就打好了地基,准备再攒点钱就往上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盖新房的事一拖再拖。
2013年,东拼西凑借了几万元后,郑玉忻一家终于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墙上简单抹了一层白灰就搬进去住了。虽说是乔迁新居,其实家里没添一件新家具。
“孩子也跟着吃苦。”郑十五叹了一口气说,邻居家的孩子都有零用钱,郑玉忻却没有,但他从来没有眼红过。“记得有一次,给了他五元零用钱,谁知过几天他一分不少地交还给我。”
平时父亲需要照顾,母亲不能出远门打工,家里的主要收入来自母亲在农忙期间帮着村里人干农活,还有家里种植的100多棵胡柚树。
“每年都能收三四千公斤的胡柚,采摘的时候还得雇几个人帮忙。”郑玉忻说,邻居都愿意帮忙,但是父母都坚持正常支付工资,“该给的一定要给,我们家只是经济条件不好,但是绝不占便宜。”每年胡柚坐果后,母亲就会开始忙碌,将品相不佳、早期掉落的小青果收回家,然后切片晒干后卖。和母亲一起拾胡柚、切胡柚,是郑玉忻每年那个季节干得最多的农活。一年下来,这100多棵胡柚树可以给家里带来近1万元的收入。
仅靠这点收入远不够维持家中的开销,姐姐成了他最大的依靠。“我有事都找姐姐。”郑玉忻说,他和姐姐相差18岁,平时需要添置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只要一个电话,姐姐都会及时转账。“姐姐有两个孩子,其实生活也不宽裕。”郑玉忻的语气有点沉重。
2】苦难让他学会思考,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谈起学习,郑玉忻笑道:“我最怕我爸了。”虽然郑十五不能干重活,但是对郑玉忻的学习抓得很紧。
郑十五打开八仙桌旁的收纳柜,从里面拿出一沓郑玉忻从中学以来获得的奖状。“闪亮学生”、“五好学生”……讲起这些奖状,他的脸上写满骄傲。
一抬头,我们看到墙上还贴着很多奖状,有的颜色已经黯淡,但上面那些荣誉名称依旧十分清晰。“这些奖状是当年搬家时从老房子的墙上揭下来带过来的,有些年头了。”郑玉忻说,父亲认为这是宝贝,坚持要带过来。
2021年,郑十五不幸中风,有很长一段时间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第一次生病我还小,没有概念。这次生病,我心里产生的内疚感真的很难用语言描述。”说到这里,郑玉忻眼眶湿润了,他说现在能帮家里干很多活,突然意识到其实他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能做的就是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有一个好成绩,将来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每天五点半,他就起床学习。原本他的英语科是弱项,为不让这门课拖后腿,他花了不少时间,将英语成绩从班里的二十几名提升到稳定在前十名。
郑玉忻很喜欢看书,但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不能买课外书,他就把看课本当成看课外书。他笑着说,课本上的文字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知识世界的大门。郑玉忻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他说解题的时候就像在攀岩,解开一道难题就像翻过一座大山,会让人很有成就感。
3】暑期打工挣到第一笔生活费,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6月29日,郑玉忻填报完志愿就开始琢磨着打暑假工的事情。他进城找暑期工,最后在县城的一家奶茶店当店员。从每天中午12点忙到晚上10点,煮茶、打甜筒、清理工作台、洗茶桶……这个细心勤劳的大男孩把每道工序做得得心应手。
“一天90元,前几天刚领到第一笔工资,有2000多元呢。”郑玉忻很开心,一分都舍不得花。他说这笔工资就是他为日后上大学攒的生活费,再努力一把,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没问题了。
也是这段并不轻松的打工生活让他意识到,高学历才能有换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我可以考更好一点的,再好一点就好了。”563分,一个不算低的成绩,但是面对高考成绩,郑玉忻还是有些懊恼,因为首考太紧张,却在最拿手的数学上失了手。
郑玉忻心里已经有了好多新的小目标:“大学四年要好好学习,勤工俭学再挣个奖学金,还能补贴家里,考研时再打个翻身仗。”郑玉忻说,毕业后想回常山当老师。“首先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上班时间又稳定,还有寒暑假,可以照顾爸爸妈妈。”
“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就放心了,钱的事也不用操心。”郑十五说,前几天已经接到学校的电话,告知他们可以申请无息助学贷款,“中天·钱报”的助学金也完成了审批,同时青石镇妇联也在帮他们家申请助学金。
“妈妈是家里最辛苦的,她年纪也大了,等我挣钱了给她买补品。”郑玉忻的话语里一半透着对家人的爱,一半透着青春的阳光和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