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从工具到增强手段再到合作
发布日期: 2023-08-21 12:02:31 来源: 澎湃新闻

原标题:人机共生:从工具到增强手段再到合作

《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丹尼尔·戈尔曼、奥利弗·布兰查德 著,杨薇 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书院2023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浪潮汹涌而至,把我们推向未知的前方——一个充满人工智能与机器的世界。

这个未知的境地,或许令人心生恐慌,因为它的庞大未知性仿佛一团迷雾,模糊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无法看清未来的轮廓。与此同时,这个未知的境地,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可能性。

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心,一个关键问题不断浮现在我们眼前,而且显得越来越迫切: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既是对科技影响力的一种追问,更是对人类自身价值和未来的深度反思。

丹尼尔·纽曼(Daniel Newman)和奥利弗·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在《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Human Machine)一书中,直言不讳地揭示了他们撰写此书的初衷。他们由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刻的问题开始入手:“机器会抢走我的工作吗?” 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回答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机器真的会取代人类吗?”或者更具体一些,“人类会被机器淘汰吗?”

科幻小说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了无尽的希望,构想着机器人担当危险职务,替人类守护生命,避免他们在采矿、消防等高风险工作中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现实却充满了悖论,这种充满光明的未来变革,可能让采矿工人和消防员陷入失业的黑暗漩涡,使他们面临丧失生计、失去经济支柱的窘境。一旦他们的工作被机器替代,他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如何重塑自己的社会价值?

两位作者首先尝试解答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他们以富有哲理的观察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创新的涌现都伴随着一段适应期。狩猎者化身为农夫,农夫演变为裁缝,裁缝转行为商人,商人晋升为银行家,而19世纪的工匠则历经转变成为20世纪的工厂工人,再从20世纪的工厂工人蜕变为21世纪的信息工作者。”

那么,在这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与机器共舞,共同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这本书中,纽曼和布兰查德持续讨论人机融合,共享未来的可能性。

他们提出AI(人工智能)中的“A”代表“辅助”(assistance)和“增强”(augmentation)的首字母“A”。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如果没有各种增强手段,就无法成功。在他们眼中,无论是运动鞋、智能手表、刀具、背包、笔记本电脑、钥匙、灯泡、汽车轮胎、牙刷,还是超细纤维衬衫,这些都是工具,都属于“增强手段”。利用这些“增强手段”,人类可以跑得更快,扔得更远,工作效率可以更高,新投资也能产生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当前进行的人工智能革命也不例外:人类其实在寻找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式,以提升我们自身并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其目标并不是取代人类的工作,而是创造全新的工具,以更快、更好、更省力,且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帮助人类完成任务。

尽管这种全新的工具——机器的能力正在急剧增强,但是它们始终不能完全替代人类。改变世界的力量,推动世界和人类前进的力量,来自人类的天赋、远见、创新和领导力,而不是重复性任务的效率提升、计算速度的加快或实时语言处理能力。人类独有的创造力、理解力、同情心和情感,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复制的。因此,我们无需过于担忧机器会完全取代我们,相反,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新型的关系,让人类和机器可以协同工作,互补优势。

这种人机关系不是主从关系,也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共生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类利用机器的能力来完成复杂和繁重的工作,而机器则依赖于人类的指导,完成精细和繁琐的任务。

人机共生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将帮助我们开辟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两位作者相信,通过智能自动化实现的任务合并,更有可能让工作发生转变,而不是消灭它们,而且会让更多工作者转换岗位,而不是让他们失业。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采取严谨而全面的视角,通过五个篇章分别探讨了企业、工作者、教育机构、消费者和科技公司如何迎接人机合作的新时代。如果你的时间有限,无法阅读整本书,我会特别推荐你阅读“工作者如何迎接人机合作时代”这一篇章。在这里,你将发现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机器取代,同时,机器也创造了一些全新的职位,比如机器人工程师和AI算法研发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与机器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机器取代了部分人的工作,但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是一种转型,而非终结。

两位作者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20世纪初,汽车的发明消灭了马车出租行业。城市的电气化消灭了烟囱清扫工和点灯人等常见职业。制造技术的进步意味着磨刀人这一职业的终结,就像互联网终结了上门推销员一样。技术进步总会消灭一些职业。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你必须问一问自己的问题是:出租马车主、烟囱清扫工、点灯人、磨刀人和上门推销员是如何生存的?答案很简单:他们改做社会实际需要的其他工作了。”

为此,对待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们都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如何将其转变为机遇,而非威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深究一个基本的技术问题:这项新技术能为我做什么?或者更具体一点,我如何运用这项新技术来增强自己的能力,使工作和生活更有质量?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人工智能工具或数字助理能像私人秘书一样,为你安排和管理日程,每天为你节省45分钟,那么这一年你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做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很美好?如果你的数字助理或机器人能替你阅读电子邮件,分辨出哪些是优先级最高的,哪些可以稍后处理,每天帮你节省2小时,你的生活会不会更有条理,更有自主权?

再进一步设想,如果智能自动化工具能为你做研究,生成报告和简报,节省你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你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和战略规划上,而非沉浸在琐碎的细节中?如果你的数字分身能为你自动创建高质量的会议纪要和演示文稿,你是不是能把这些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思考、学习、创新,或者只是简单的放松和休息。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需要深入思考上述问题,做出明智决策,以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给我们真正的福祉,而不是变成一个无法控制的怪兽。

纽曼和布兰查德在《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中,并没有一味乐观,也没有回避新技术带来的艰难挑战。他们还深入探讨了从工作失业到伦理困境,再到数据安全等一系列令人棘手的问题,为我们揭示了技术革新背后的双面性。

他们提醒那些在设计未来智能自动化产品的技术专家和产品经理,应该始终将这些问题牢记在心: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的教育全都由机器来负责,他们是否会逐渐丧失那些至关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在未来的医疗保健系统中,如果数据和隐私的泄露风险增大,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又会受到怎样的威胁?

更进一步,当公共安全领域的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监控无所不在,那么我们的个人自由将会面临怎样的考验?如果客户服务岗位被机器接替,人们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再来看看,更高效的业务协作虽然可以降低摩擦,但过度的效率可能会阻碍不同观点的冲突与碰撞,反而可能减缓创新的步伐。

这些问题都在《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中被深入地探讨。这本书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那些我们可能忽视,却又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挑战中找到机遇,在风险中找到希望。

“我们并非在创造替代人类的机器,我们在创造扩展人类潜力的工具。”这句话浓缩了两位作者的核心观念。人类和机器,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一条道路,引导他们并肩作战,联手开拓一个超越任何单一实体所能达到的未来。在《共生:4.0时代的人机关系》这本书中,你将会聆听到一场未来的交响乐,它的音符是由人工智能科技编织而成,旋律则是对人机共生的深度探索和挑战。

(作者胡逸为大数据工作者)

关键词:

相关文章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