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上半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个极为反常的现象,那就是大规模的居民存款突然出现巨幅下滑。这不仅仅是储蓄者一方面造成的现状,而是由参与市场的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这次储蓄存款的下降到底有多严重,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次风潮的出现?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呢?
一、不同以往的“存款下跌”
【资料图】
在被新冠病毒折磨了三年以后,大家纷纷认识到了存款的重要性。于是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存款出现了暴涨的态势,但到了7月,这一势头突然发生了逆转,存款量减少。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国金融存款下降了1.12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就下降了大约8千亿元。这些钱总不会无缘无故蒸发,那么这些钱留到了哪里呢?
为了刺激消费,在上半年多家银行调整了存款利率。某些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3.2%降到了2.8%。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人不再选择将资金存入银行,而是选择消费。特别是在低端消费市场,如日常用品和食品消费。据商务部统计7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761亿元,同比增长2.5%。
尽管消费总体上有所增长,但消费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这可能意味着在一些高端或奢侈品领域,消费需求减少。
7月份高端消费品如珠宝、名酒和汽车的销售分别下降了3%、4%和2%。相反基础消费品如食品、家具和日常用品的销售则分别增长了2.5%、3%和2%。不过这个数字相比于存款的减少仍显得较为微小,意味着消费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存款的大量减少。
另外一个流向就是提前归还了银行的房贷,想必大家都还记得在年初多家媒体报道的提前还贷排不上队的新闻。由于银行逐步降低房贷利率,例如一些银行的平均房贷利率从5.8%下降到了4.5%,很多已有高利率房贷的居民感到了压力。
加上过去三年的疫情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冲击,失业率在疫情高峰期曾上升到6.2%,许多家庭的收入受到了影响。这使得许多人担心未来的偿还能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征信因此选择提前还贷。
而且考虑到现行的投资收益普遍低迷,如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普遍下降,不少人认为提前偿还房贷更为稳妥。7月份提前偿还的房贷金额达到了5.3万亿元。那么应该如何来遏制这种趋势,形成正确的经济内循环呢?
二、多管齐下才能马到功成
调整利率政策是调控经济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现在存款利率已经低于3%,这意味着存款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一方面,降低存款利率会抑制储蓄的积累。另一方面,太低的贷款利率可能导致资金过度流入不稳定的投资领域。
因此适当调整存款和贷款利率,可以在鼓励储蓄和合理的消费投资之间找到平衡,为经济注入稳定的资金流向。除了利率调整,持续的造血功能才是提升经济关键,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存款的减少,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为了确保这些企业的稳定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它们的支持力度。可以设立特定的贷款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融资,或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它们过渡这一困难时期。中小企业在中国的GDP中占比达到了60%,对其的支持无疑将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长,但大部分增长集中在低端市场,这也暗示着消费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应当出台政策,鼓励中高端消费,比如通过减免某些高端产品的税费,或者为购买高端产品提供购物券。此外还可以支持和鼓励国内品牌的发展和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消费需求。
中国的中产阶级已超过4亿人,他们对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通过完善消费政策,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一部分人群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结
我国存款的大规模流失,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反映,也为大家提供了重新审视和调整经济政策的机会。对此不能以简单的钱多钱少来评判这种现状,而是应该究其原因,只有找到根本才能对症下药。
关键词: